教师、教材、教法是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,解决“谁来教、教什么、怎么教”的问题是国家职教改革核心要务。随着文旅产业的迭代升级,研学旅游、非遗旅游、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催生就业新需求。但是,旅游专业却面临“师资团队缺乏系统规划,与新业态适配性低;教学内容滞后新业态岗位需求;教法单一,真场景、真项目、真岗位引入不足”等问题。
2018年,团队依托“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”等5项省级教改和科研项目,以“校地企合作,深化产教融合”为主线,锚定文旅新业态,围绕“三教”改革,形成了“头雁聚力”强师资,“链主鼎力”活教材,“数智蓄力”优教法的教学育人综合改革成果,为职业教育“三教”改革提供可推广、可借鉴、可实施的经验与范式。
(1)建成“六位一体、分类分阶”的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体系
抓牢校企“双头雁领航”,制定“师德为先、能力为重、结构优化、多元培养、任务考核、梯队发展”的教师发展规划,建成“院+校(导游)+市(茶艺、研学)+国家级(刺绣)”立体化技能大师工作室矩阵,形成“雏雁—成雁—头雁”分类分阶成长培育体系。
(2)建成“四位一体、动态更新”的高质量教材体系
抓实“双链主赋能”,建成国内首家研学旅行产业学院——中智研学猫产业学院,建成全国学生数量最多、设备最全、师资最强的研学专业。以产业学院为纽带,组建“1+2+N”校企命运共同体,校企联动形成“价值导向、标准引领、内容鲜活、形态多元”的“四位一体”教材开发体系和动态修订机制。
(3)构建“理虚实、多元多维”融合型教法改革模式
抓强“数智蓄力”,立足“能力本位、素养先行”教学理念,创新实施“理虚实”课堂教学,通过“真场景、真项目、真岗位”,实施“平台预学、虚拟仿真精学、引产入校项目固学、基地项目拓学”四阶教学法,构建“多师评能力、AI系统评数据、企业评实战、游客评服务”的多元评价体系。
经五年实践,成效显著:老师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“四川省技术能手”等荣誉称号;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(蜀绣全国唯一)、市级研学技能大师工作室(研学四川唯一);刺绣作品《龙凤呈祥》随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;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6项;建成国省级“能者为师”特色课程2门、国省级规划教材3部,数字化教材8部;学生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奖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金等。成果在川渝20余所院校推广应用。人民网、新华网等进行刊载,关注度高。